陈丕显
上杭县南阳乡官连坑人,1916年3月生。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,开始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达60余年的革命生涯。1929年起,丕显先后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儿童局书记、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、共青团闽赣地区中心县委书记、共青团中央苏区分局委员。1935年初,任共青团赣南省委书记。在主力红军长征后,他跟随项英、陈毅等和中共苏区领导机关一起突出敌人的封锁和包围,进入赣粤边游击区,进行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丕显在瑞金等地为赣南游击队出山抗日做了大量工作,不久被调到中共中央东南局工作,任青委书记、青年部长,动员革命青年参加新四军。随后从苏南渡江北上,随军东进,创建了苏中敌后根据地。他领导苏中军民粉碎日寇的“扫荡”、“清乡”,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,保卫了抗日民主政权,扩大了根据地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。
解放战争时期,丕显先后在华中野战军、华中分局担任重要职务。1946年6月,蒋介石公然撕毁“双十协定”后,他参加了粟裕直接指挥的苏中“七战七捷”战役,担负了繁重的支前任务。1946年9月,华中野战军奉令向北发展,丕显执行华中分局决定,留下领导华中地区的敌后斗争。在淮海战役中,领导华中军民大力支援前线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。
1949年4月,丕显随军渡江南下,任苏南区党委书记、苏南军区政委、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,出色地完成了土改、镇反等任务,受到毛泽东的称赞。1952年2月,调到上海,协助陈毅开展各项工作。后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、第二书记、上海市委第一书记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丕显受残酷迫害,被关押长达10年之久,与“四人帮”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,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。1977年丕显恢复工作后,2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、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。同年7月调湖北工作,先后任省委第二书记、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和省委第一书记。在此期间,还先后担任省人大、省军区领导职务和武汉军区政委。他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方针、政策,实行改革开放,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。
丕显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。10月调中央工作后,还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、保密委员会主任。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。
丕显是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,第十一、十二届中央委员。是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无产阶级革命家。1995年8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,在北京逝世,享年79岁。
|